在藻類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中,磷、氮通常是水體浮游植物增長的限制性因子,總氮大于1.2毫克/升、總磷大于0.11毫克/升時水體開始富營養(yǎng)化,在淡水中當總磷小于0.1毫克/升時藻類生長發(fā)展為磷限制。而過高的磷輸入如總磷為1.65毫克/升,并不能促進藻類生長。要培養(yǎng)出養(yǎng)殖所需要的有益藻、抑制藍藻、裸藻等有害藻,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一些化學指標,總堿度、硬度、鹽度、氮、磷、碳以及微量元素鈣、鐵、錳、鋅等有可能成為限制性因子的指標。池塘中的有機質含量可通過檢測水中有機耗氧量得知,水中有機質含量高,氮磷的含量也會高,在降氨氮同時可以降低水體有機質含量。
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水質方面有氨氮、亞鹽、ph、硬度、鹽度(淡水魚)、大腸桿菌。水質凈化使用虹吸方式。一來可以進化水質,二來溶氧很方便,三來會推水,一舉多得。基質使用1-2CM規(guī)格的火山巖或者陶粒,需要提下的是同體積火山巖的硝化效能是陶粒的好幾倍。其他還可以采用的有人工燒結的球型濾材,觀賞魚那里經(jīng)常使用,但是成本較高。如果不種植植物還有毛刷生化球可選,但這個項目不在此次經(jīng)驗分享里。如果水源水好的話養(yǎng)出的魚品質更好,同時水溫合適也能省更多的成本。 因為不向外排水,所以長期運行后水會很肥。
對于“白便”疾病很多專家也都對其進行研究,據(jù)研究報道指出:白便的診斷特點是蝦肝胰腺中內側脫落許多小管上皮細胞,目前把他作為來源于蝦胃的致病菌的一個未知結果毒素。發(fā)現(xiàn)對蝦產生的的白色糞便和肝胰腺中有大量蠕蟲狀體(ATM),是肝胰腺微絨毛脫落,原始細胞裂解,形成蠕蟲狀體,像簇蟲而并非簇蟲。白便通過肉眼不難看出,并非消化不好的糞便,而發(fā)病蝦很多表現(xiàn)為空腸空胃,不難判斷這個白色物質主要是肝胰臟所產生的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