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貨地點:吉林省長春市
發(fā)布時間:2025-01-21
花泥鰍和我們常見的黑泥鰍不同,體型略短,身上有黑黃相間的斑紋,游起來身體擺動的幅度也小。它的生命力不若黑泥鰍,缺氧的情況下很快就會死亡。不過花泥鰍的味道卻極鮮美,毫無黑泥鰍的土腥。為了這個味道,我們幾個朋友每年春季都要去海林的老市場幾回,買些花泥鰍,拿到海林稅務局附近的一家叫“萬莊豆腐”的小店加工。小店以豆腐菜為主,尤其是香椿炒小豆腐做得絕妙,我在許多地方吃過這道菜,覺得無出其右。店老板歲數不大,卻極實在,加工菜肴從不收費,還會在魚中加幾塊自制的豆腐,魚之鮮嫩與豆腐的爽糯,相得益彰。
相對于花泥鰍,我對黑泥鰍的記憶就更多些。兒時住在牡丹江邊,那時的江岸沒有如今復雜,也沒有污染,只是成片的樹林。漲水之后會在岸上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洼,隨著蒸發(fā)和滲漏,水洼慢慢變成泥塘,塘底就滯留下大片的魚。我不用捕撈,只是隨手采集,就收獲頗豐。魚的品種很多,鯽魚、葫蘆片、鯰魚、老頭魚等等,當然最多的還是泥鰍,當別的魚因為干涸而殘喘時,它們還能在泥濘中狡猾逃生。
那時我見過一次很壯觀的捕撈,至少我現(xiàn)在還認為那是壯觀的。執(zhí)行這次捕撈的是幾個大我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網有七米多長,幾乎所有的水洼都可以橫斷。從水洼這頭到那頭走一遍,沒有什么魚能夠逃生。每次出網都會有琳瑯滿目,那些大孩子嘴角的驕傲令人艷慕,而我們這樣的“小土豆”就只有歡呼和尾隨的份。
在那次捕撈中,打上了兩條七八十厘米長的泥鰍,那是我至今見過的的泥鰍,一個大一點的孩子說,這么大的泥鰍最少活了十年,快成精了,而他們斷送了泥鰍成精的機會。
泥鰍營養(yǎng)豐富,有水中人參的說法,泥鰍的做法無外辣拌,醬燜,清蒸和水煮,比較有名的菜是“泥鰍鉆豆腐”,據說是浙江的一個漁民無意中發(fā)明的,泥鰍在水中受熱鉆進豆腐里,最終和豆腐凝為一體,不但是美味,還是景觀。我的朋友張卯做這道菜最是拿手,做之前先將泥鰍放在桶中,灑少量的鹽放一夜,讓泥鰍吐盡腹中的雜物,做出來便鮮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