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熒光應用范圍:其應用范圍極其普遍,可以測定內分泌、蛋白質、多肽、核酸、神經遞質、受體、細胞因子、細胞表面抗原、肉瘤標志物、血藥濃度等各種生物活性物質。根據(jù)診斷類別,又可分為傳染性疾病、內分泌、藥物檢測、免疫學、血型鑒定等。許多物質都可產生熒光現(xiàn)象,但并非都可用作熒光色素。只有那些能產生明顯的熒光并能作為染料使用的有機化合物才能稱為免疫熒光色素或熒光染料。異硫氰酸熒光素為黃色或橙黃色結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劑。分子量為389.4,較大吸收光波長為490495nm,較大發(fā)射光波長520530nm,呈現(xiàn)明亮的黃綠色熒光。免疫熒光技術可以通過熒光信號顯示和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抗原或半抗原物質。NLRP3免疫熒光試驗
熒光素標記抗體的方法:方法及步驟:①抗體的準備:取適量已知球蛋白濃度之溶液,置入三角燒瓶中,加入生理鹽水及碳酸鹽緩沖液,使然后蛋白濃度為20mg/ml,緩沖液容量為總量的1/10,混勻,將三角燒瓶置冰槽中,電磁攪拌(速度適當以不起泡沫為宜)5~10min。②熒光素的準備:根據(jù)欲標記的蛋白質總量,按每毫克蛋白加0.01mg熒光素,用分析天平準確稱所取所需的異硫氰酸熒光素粉末。③結合(或稱標記):邊攪拌邊將稱取的熒光色素漸漸加入球蛋白溶液中,避免將熒光素粘于三角燒瓶壁或攪拌玻棒上(大約5~10min內加完),加畢后,繼續(xù)攪拌12~18h。結合期間應保持蛋白溶液于4℃左右,故須及時添冰去水;亦可將結合裝置安放在4℃冰箱或冰庫中。NLRP3免疫熒光試驗免疫熒光技術可以用于研究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和疾病。
免疫熒光間接法測抗體實驗注意事項:1)熒光染色后一般在1h內完成觀察,或于4℃保存4h,時間過長,會使熒光減弱。2)每次試驗時,需設置以下三種對照:①陽性對照:陽性血清+熒光標記物②陰性對照:陰性血清+熒光標記物③熒光標記物對照:PBS+熒光標記物3.已知抗原標本片需在操作的各個步驟中,始終保持濕潤,避免干燥。4.所滴加的待檢抗體標本或熒光標記物,應始終保持在已知抗原標本片上,避免因放置不平使液體流失,從而造成非特異性熒光染色。
熒光效率:熒光分子不會將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轉變成熒光,總或多或少地以其他形式釋放。熒光效率是指熒光分子將吸收的光能轉變成熒光的百分率,與發(fā)射熒光光量子的數(shù)值成正比。熒光效率=發(fā)射熒光的光量分子數(shù)(熒光強度)/吸收光的光量子數(shù)(激發(fā)光強度)。發(fā)射熒光的光量子數(shù)亦即熒光強度,除受激發(fā)光強度影響外,也與激發(fā)光的波長有關。各個熒光分子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譜和發(fā)射光譜(熒光光譜),即在某一特定波長處有較大吸收峰和較大發(fā)射峰。選擇激發(fā)光波長量接近于熒光分子的較大吸收峰波長,且測定光波量接近于較大發(fā)射光波峰時,得到的熒光強度也較大。免疫熒光技術在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具有普遍的應用前景。
免疫熒光間接法測抗體實驗步驟:滴加0.01mol/L,pH7.4的PBS于已知抗原標本片,10min后棄去,使標本片保持一定濕度。滴加以0.01mol/L,pH7.4的PBS適當稀釋的待檢抗體標本,覆蓋已知抗原標本片。將玻片置于有蓋搪瓷盒內,37℃保溫30min。取出玻片,置于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的PBS沖洗1-2次,然后按順序過0.01mol/L,pH7.4的PBS三缸浸泡,每缸5min,不時振蕩。取出玻片,用濾紙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標本干燥,滴加一滴一定稀釋度的熒光標記的抗人球蛋白抗體。將玻片平放在有蓋搪瓷盒內,37℃保溫30min。重復操作3。取出玻片,用濾紙吸去多余水分,滴加一滴緩沖甘油,再覆以蓋玻片。熒光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觀察,結果判定同直接法。免疫熒光技術在免疫學研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幫助揭示細胞和分子的功能和相互關系。CD86免疫組化
早期的免疫熒光技術是將抗體與示蹤物質結合,用于定位組織或細胞內的抗原物質。NLRP3免疫熒光試驗
免疫熒光注意事項:對照實驗的設置:1、內源性組織背景對照:某些細胞和組織可能有固有的生物學性質,會產生背景熒光,對結果產生影響,例如色素脂褐質。因此在孵育一抗前,應對樣品進行觀察,確??乖旧頉]有信號。2、陽性對照:用確認含有待測抗原的組織或細胞,與待測標本進行統(tǒng)一處理,結果應為陽性,可證明待測抗原有一定活性并且實驗過程中用的試劑及方法均可靠。3、陰性對照:與陽性對照相反,用明確不含有待測抗原的細胞或組織切片染色,結果若為陰性,可排除染色過程中由于非特異性染色造成的假陽性結果。NLRP3免疫熒光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