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熒光物質:1.酶作用后產(chǎn)生熒光的物質某些化合物本身無熒光效應,一旦經(jīng)酶作用便形成具有強熒光的物質。例如4-甲基傘酮-β-D半乳糖苷受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分解成4-甲基傘酮,后者可發(fā)出熒光,激發(fā)光波長為360nm,發(fā)射光波長為450nm。其他如堿性酸酶的底物4-甲基傘酮磷酸鹽和辣根過氧化物酶的底物對羥基乙酸等。2.鑭系螯合物某些3價稀土鑭系元素如銪(Eu3+)、鋱(Tb3+)、鈰(Ce3+)等的螯合物經(jīng)激發(fā)后也可發(fā)射特征性的熒光,其中以Eu3+應用較廣。Eu3+螯合物的激發(fā)光波長范圍寬,發(fā)射光波長范圍窄,熒光衰變時間長,較適合用于分辨熒光免疫測定。所需要的儀器:熒光顯微鏡、顯微熒光分光光度計、流式細胞儀和時間分辨熒光計等儀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免疫熒光是一種常用的生物學實驗技術,用于檢測和定位特定抗原或抗體。PDX-1免疫抗體
熒光素標記抗體的方法:方法及步驟:①抗體的準備:取適量已知球蛋白濃度之溶液,置入三角燒瓶中,加入生理鹽水及碳酸鹽緩沖液,使然后蛋白濃度為20mg/ml,緩沖液容量為總量的1/10,混勻,將三角燒瓶置冰槽中,電磁攪拌(速度適當以不起泡沫為宜)5~10min。②熒光素的準備:根據(jù)欲標記的蛋白質總量,按每毫克蛋白加0.01mg熒光素,用分析天平準確稱所取所需的異硫氰酸熒光素粉末。③結合(或稱標記):邊攪拌邊將稱取的熒光色素漸漸加入球蛋白溶液中,避免將熒光素粘于三角燒瓶壁或攪拌玻棒上(大約5~10min內(nèi)加完),加畢后,繼續(xù)攪拌12~18h。結合期間應保持蛋白溶液于4℃左右,故須及時添冰去水;亦可將結合裝置安放在4℃冰箱或冰庫中。bcl-2免疫組化IHC免疫熒光技術是基于免疫學、生物化學和顯微鏡技術的重要方法之一。
免疫熒光技術的主要特點是:特異性強、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點是:非特異性染色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結果判定的客觀性不足,技術程序也還比較復雜。熒光免疫法按反應體系及定量方法不同,還可進一步分做若干種。與放射免疫法相比,熒光免疫法無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簡便,便于推廣。國外生產(chǎn)的TDM用試劑盒,有相當一部分即屬于此類,并且還有TDM熒光偏振免疫分析用的自動分析儀生產(chǎn)。由于一般熒光測定中的本底較高等問題,熒光免疫技術用于定量測定有一定困難。新發(fā)展了幾種特殊的熒光免疫測定,與酶免疫測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樣,在臨床檢驗中應用。
檢測復雜的生物學結構需要較高清晰度的熒光信號,并將熒光信號從背景噪聲中分離開來。標準的免疫熒光標記很少能夠獲得較佳信噪比的成像效果。獲得良好圖片和較佳的可供發(fā)表的高質量圖像之間的差異就在于:需要精細調(diào)整樣品信號達到峰值特異性、高清晰度和較佳放大倍數(shù)。雖然熒光基團是進行高質量細胞成像的較佳選擇,但不可避免地也極易發(fā)生光漂白,即熒光信號的光化學降解或衰退。任何光敏感度的下降都可能導致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偏差,產(chǎn)生假性結果??勾銣绶馄瑒┛梢员Wo熒光標記蛋白的穩(wěn)定性,維持數(shù)周乃至數(shù)月的圖像信號完整度。免疫熒光技術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和異常。
熒光抗體技術:抗原抗體反應后,利用熒光顯微鏡判定結果的檢測方法。免疫熒光測定:抗原抗體反應后,利用特殊儀器測定熒光強度而推算被測物濃度的檢測方法。免疫熒光實驗步驟:直接法測抗原:基本原理:將熒光素標記在相應的抗體上,直接與相應抗原反應。其優(yōu)點是方法簡便、特異性高,非特異性熒光染色少。缺點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檢查一種抗原就需要制備一種熒光抗體。此法常用于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檢查和腎炎活檢、皮膚活檢的免疫病理檢查。免疫熒光技術可以用于研究內(nèi)臟移植和免疫抑制。bcl-2免疫組化IHC
免疫熒光細胞化學技術用于顯示和檢查細胞或組織內(nèi)的抗原或半抗原物質。PDX-1免疫抗體
免疫學的基本反應是抗原-抗體反應。由于抗原抗體反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所以當抗原抗體發(fā)生反應時,只要知道其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個因素。免疫熒光技術就是將不影響抗原抗體活性的熒光色素標記在抗體(或抗原)上,與其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后,在熒光顯微鏡下呈現(xiàn)一種特異性熒光反應。在此基礎上又分為兩種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將標記的特異性熒光抗體直接加到抗原上,經(jīng)過一定時間反應,即可結合并顯色。間接法:先用抗原的抗體(一抗)與抗原反應結合,再用熒光標記的二抗(一抗的抗體)與抗原反應,形成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PDX-1免疫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