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自動機械手表的結構組成和運作原理
相信大家都知道全自動的機械手表是不用電池的,因為自動的機械手表要靠我們手臂的擺動自動上弦,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每天必須配戴至少八小時,才可以保證計時的準確。那么全自動機械手表的原理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先來說說全自動機械手表的結構組成,全自動的機械手表是以發(fā)條為動力的擺輪游絲式手表。機械手表是由外觀部件和機芯構成的。外觀部件由表帶、表針、表盤和表殼等不同的零件組成。機芯包括上條撥針系、指針系、擒縱調速系、原動系和傳動系,機芯零件是由夾板用螺絲釘把它們準確組合在一起而成的。
自動手表的結構型式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它們的工作原理大致上是差不多的。自動上條裝置安裝在機芯后面,通常情況下只要我們打開手表的后蓋就可以一眼看見。自動瑞士手表的機芯一般是比較厚的。通常情況下來講換向輪結構的自動手表由自動錘(重錘)、自動頭輪、自動傳動輪和換向輪等組成。自動錘用螺釘一般是固定在中心自動錘軸上面的。在外力作用之下,自動錘用螺釘會圍繞中心發(fā)生旋轉,從而就會帶動換向輪,然后換向輪的軸齒就又會推動自動傳動輪進行一定的轉動,然后自動傳動輪也就會推動自動頭輪運動,這個時候自動頭輪就會和大鋼輪齒相嚙合,使大鋼輪一個齒一個齒的進行轉動而上條。全自動的手表是自動陀向任意一個方向轉動都可以上條。和單向換向的裝置不同,雙向換向的裝置或是棘輪棘爪式的裝置,現(xiàn)在全自動機械手表使用的比較多。
下面說說全自動機械手表的運作原理,手表運走使的能量主要靠的就是發(fā)條的彈力,在上滿發(fā)條的時候,它的力矩比較大。但是隨著手表的運行,發(fā)條的發(fā)松,它的力矩也就會相應的有所減小。手表在上緊發(fā)條后的24小時之內,力矩輸出還是非常平穩(wěn)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手表的走時也是比較準確的,誤差也是比較小的。但是超過24小時之后,發(fā)條力矩就會有急驟下降的情況,進而就會導致手表走時的誤差增大。所以為了確保手表的走時更加的準確,一定要每天定時的給機械手表上滿發(fā)條。
以上就是諾曼納小編給大家講解的關于全自動機械手表的結構組成和運作原理,相信大家看了這篇文章之后,對全自動機械手表也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于全自動機械手表的知識,歡迎大家前來諾曼納進行相關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