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 絕大多數(shù)蚊子中,雄蚊以植物汁液為食,雌蚊則外寄生于其他生物表面,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膚以吸取血液。其宿主成千上萬,主要為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有些種類的蚊子還會寄生于節(jié)肢動物。 吸食血液對宿主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在吸食過程中,蚊子的唾液會使宿主出現(xiàn)皮疹等癥狀。蚊子是許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蚊子會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將疾病從一個宿主體內(nèi)傳播到另一個宿主體內(nèi)。蚊喜歡把卵產(chǎn)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澗流水等處;在溫暖的季節(jié)里,卵大約三天就可孵化為孑...
無論你走到哪里,都無法躲開蒼蠅和它們令人厭惡至極的名聲。可是,當你了解了蒼蠅,就會發(fā)現(xiàn)蒼蠅是世界上與人不共戴天的動物,還是醫(yī)學上的奇跡。 蒼蠅有頑強的生命力,蒼蠅被切去了頭,還能生活好長時間,看來,越是人類討厭的昆蟲,生命力越頑強,蟑螂沒了頭還能活,蒼蠅也有這個本領。怪不得有“沒頭蒼蠅”一說 。 繁殖是蒼蠅擅長的事情。如果一對家蠅和它們的后代不受打擾,只需要6個月,終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會是19100億億(等于191百萬百萬百萬)只蒼蠅。相當于在美國每平方英寸的土地上就覆蓋著一層厚達4英尺半的300只蒼蠅。 為什么蒼蠅總是比我們反應快,總是能躲過紙本的攻擊呢?這是因為它身上有無數(shù)細小的毛,這些毛起著...
蒼蠅的生育,比我們想象的可怕。一只蒼蠅的一生,可以繁殖成千上萬的后代,它們的這種交配生育,甚至不能被稱為孕育,只能叫繁殖。它們的后代也只是后代,沒有情念,沒有思想。它們只是為了繁殖而繁殖,對于我們來說它們是低等的生物。而一只蒼蠅的存活壽命,一般在一個月,這是氣溫高的前提下。長一點,也就是氣候、溫度、食物、水,以及所有的外界條件都滿足適合的情況下,它們也只有三個月的生命。對于我們來說,蒼蠅是不能共存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幾種手段措施防止蒼蠅的產(chǎn)生。首要的措施就是保持環(huán)境優(yōu)美,另外對付成年的蒼蠅,可以用常用的粘蠅紙,但是這樣不衛(wèi)生。另外可以將殺蟲劑放在食物里面,以此來引誘蒼蠅,這樣就可以做到...
螞蟻有黑色、紅色等。注:白蟻屬于蚜蟲科,并非蟻科。 黑螞蟻: 雌蟻形大。雄蟻較雌蟻略小,均有翅,其觸角細長,不呈屈膝狀。幼蟲頭胸部細小,腹部較寬,體黃白色,無足;蛹白色。工蟻體長約1毫米。體漆黑色,平滑有光澤。頭圓三角形,復眼1對,橢圓形;單眼3個,品字排列。觸角1對,屈膝狀,共12節(jié),柄節(jié)極長。口器發(fā)達;咀嚼式。前胸背板甚發(fā)達,中胸背板較小。無翅。足3對,發(fā)育相等。胸部和腹部相接處縮小呈細柄狀,并具有向上的鱗片1枚;腹部5節(jié)。上顎、觸角、足為睹褐色;頭胸、足及每腹節(jié)的后緣有褐色硬毛,腹節(jié)后緣的毛較密,其余的較稀。兵蟻與工蟻相似。 紅螞蟻: 紅螞蟻的工蟻體長3.2毫米左右,橙紅至暗紅色。腹部、...
蚜蟲多數(shù)種類為寡食性或單食性,少數(shù)為多食性,部分種類是糧、棉、油、麻、茶、糖、菜、煙、果、藥和樹木等經(jīng)濟植物的重要害蟲。由于遷飛擴散尋找寄主植物時要反復轉移嘗食,所以可以傳播許多種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中包括麥長管蚜、麥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蘿卜蚜等重要害蟲。蚜蟲是用刺吸式口器扎進植物內(nèi)吸食食物的。蚜蟲具有一對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成份為甘油三酸脂,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于寬,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瘦,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生活史復雜,無翅雌蟲在夏季營孤雌生殖,卵胎生,產(chǎn)幼蚜。植株上的蚜蟲過密時,有的長出兩對大型膜質翅,尋找新宿...
疥螨生活史分為卵、幼蟲、前若蟲、后若蟲和成蟲五個期。疥螨寄生在人體皮膚表皮角質層間,嚙食角質組織,并以其螯肢和足跗節(jié)末端的爪在皮下開鑿一條與體表平行而紆曲的隧道,雌蟲就在此隧道產(chǎn)卵。卵呈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殼薄,大小約80×180μm,產(chǎn)出后經(jīng)3~5天孵化為幼蟲。幼蟲足3對,2對在體前部,1對近體后端。幼蟲仍生活在原隧道中,或另鑿隧道,經(jīng)3~4天蛻皮為前若蟲。若蟲似成蟲,有足4對,前若蟲生殖器尚未顯現(xiàn),約經(jīng)2天后蛻皮成后若蟲。雌性后若蟲產(chǎn)卵孔尚未發(fā)育完全,但陰道孔已形成,可行交配。后若蟲再經(jīng)3~4天蛻皮而為成蟲。完成一代的生活史需時8~17天。疥螨一般是晚間在皮膚表面交配,是在雄性成蟲和雌性...
蜈蚣為陸生節(jié)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每一節(jié)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_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jié)肢動物。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xiàn)淡紅色,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黃色,體型更小。上述三種以紅頭蜈蚣為佳,體型大,產(chǎn)量高,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生長快。一般在農(nóng)村較為多見,常位于潮濕的墻角、磚塊下、爛樹葉下、破舊潮濕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較為常見。蜈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范圍比較廣,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它使血液更容易匯流到被叮咬處。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者的皮膚常出現(xiàn)起包和發(fā)癢癥狀。幾乎每個人都有被蚊子?!耙А钡牟挥淇旖?jīng)歷,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被蚊子“刺”到。蚊子無法張口,所以不會在皮膚上咬一口,它其實是用6枝針狀的構造刺進人的皮膚,這些短針就是蚊子攝食用口器的中心。這些短針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針一樣;蚊子還會放出含有抗凝血劑的唾液來防止血液凝結,這樣它就能夠安穩(wěn)地飽餐—頓。當蚊子吃飽喝足、飄然離去時,留下的就是一個癢癢的腫包。但是,癢的感覺并不是因為短針刺入或唾液里的化學物質而引起的。我們會覺得癢,是因為體內(nèi)的免疫系統(tǒng)在這時會釋出一種稱為組...
蟲體小,容易傳播蚜蟲只有芝麻粒大小,以為害極重的棉蚜為例,體長不足2毫米。非常容易擴散,除了有翅蚜遷飛外,螞蟻等也幫助擴散;人為的操作也能將蚜蟲擴散,您買的蔬菜如有蚜蟲不小心也可能傳給室內(nèi)花卉;大風也可能將蚜蟲刮走落到新的寄主上。家庭養(yǎng)花本來沒有蚜蟲,不知從哪里來的是常有的事,往往通過通風進入室內(nèi)的花卉上。蚜蟲從優(yōu)先發(fā)生的中心株向四周成圓形擴散為害,首先形成中心株。繁殖快蚜蟲分有翅蚜和無翅蚜。有黃、橙、綠、紅、紫、褐等多種顏色。蚜蟲可卵生和孤雌胎生。條件適合,蚜蟲生下來5天后不需和雄蚜交配就可孤雌胎生4~5個小蚜蟲。這樣4~5天一代,繁殖速度非???。如果您不注意觀察,在高溫季節(jié)葉片后面可能有一...
防治病蟲是綠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的原因和我國目前綠化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定要積極進行防治,那主要蟲害的種類有哪些呢?危害植物的蟲害有昆蟲、螨類、軟體動物等,國內(nèi)已知的害蟲約400種,北方常見的有40種我國林業(yè)建設的主要措施是人工造林,以便對天然林資源進行保護。但是由于人工林的樹種較為單一,動植物種類較少,在物種中不具備多樣性的特點,不能形成有效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現(xiàn)其保護和自我修復作用;而且人工林的建設本身會對區(qū)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一定的破壞,打破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造成病蟲害的發(fā)生。我國在病蟲害方面的防治技術不夠先進,不能有效地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滿足不了林業(yè)建設的實際需要。而且...
平常見到的螞蟻身長大約1—2厘米,全身黑色或棕色,有一對觸角和六條腿,身體明顯分為三節(jié),分別是頭、胸、腹三部分。螞蟻喜歡成群結隊地住在一起,尋找食物時會單獨走開。在一窩螞蟻中,螞蟻分別有工蟻、雄蟻和雌蟻三種,平常看到的只是工蟻,它的主要任務是尋找食物。要看到雌蟻和雄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等到螞蟻搬家時,才能看到。在雄壯的螞蟻搬家隊伍中,那些身體肥大,長有翅膀的便是雌蟻,而身體較瘦小也長有翅膀的是雄蟻。在螞蟻搬家隊伍中,還可以看到有許多工蟻搬著白色的圓圓的東西,那就是螞蟻的卵。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是甜味食物,如白糖和面包屑等。螞蟻尋食的情況非常有趣,把甜食放在螞蟻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在旁邊耐心地等待,...
蜈蚣屬甲殼類的節(jié)肢動物,體表覆蓋有幾丁質的甲殼,限制了本身的進一步生長發(fā)育。為了擺脫甲殼對進一步生長發(fā)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要蛻皮數(shù)次。每蛻一次皮,就明顯的長大一次。在胚胎發(fā)育中要蛻皮三次,成體一般每年蛻一次,個別蛻二次。蛻皮多在盛夏或產(chǎn)卵后進行。蛻皮前體色改變,行動遲緩,不吃食物,視力和觸角能力減弱。蛻皮時,由前向后逐節(jié)進行,再蛻出尾足。蛻下的舊皮呈皺縮狀,拉直時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軀殼。蛻皮需約2小時左右才能完成。蛻皮時切忌驚擾,否則會延長蛻皮時間。人工養(yǎng)殖的蜈蚣蛻皮時還要防止成群螞蟻等對它趁機攻擊,否則易被螞蟻等咬死咬傷。蜈蚣發(fā)育的速度較慢,從極早一年孵化的幼體到當年冬眠前體長約3....
蜈蚣懼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qū),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墻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里,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在天氣轉冷時,鉆入背風向陽山坡的泥土中,潛伏于離地面約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驚蟄后(三月上旬),隨著天氣轉暖又開始活動覓食。蜈蚣鉆縫能力極強,它往往以靈敏的觸角和扁平的頭板對縫穴進行試探,巖石和土地的縫隙大多能通過或棲息。密度過大或驚擾過多時,可引起互相廝殺而死亡。但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餌料及飲水充足時也可以幾十條在一起共居。蜈蚣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性兇猛,食物范圍廣,尤喜食昆蟲類。在早...
蜈蚣這種昆蟲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由于蜈蚣 非常喜歡潮濕、通風的環(huán)境,很多人的家庭居住環(huán)境比較合適蜈蚣生存,就很容易引來這些不速之客。蜈蚣的外貌看起來相當嚇人,人們比較懼怕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蜈蚣具有毒性,擔心會傷害到我們。蜈蚣的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性不強,被蟄后會造成疼痛但不會致命。藥用蜈蚣是大型唇足類多足動物,只有21對步足和1對顎足;“錢串子”是蜈蚣近親,學名蚰蜒,只有15 對步足和1 對顎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對步足。還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對、...
蟑螂是雜食性昆蟲,取食廣。各種食品,包括面包、米飯、糕點、葷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飲料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嗜食油脂,在各種植物油中,香麻油具有誘惑力,有些地方稱蟑螂為“偷油婆”。在食糖中,紅糖、飴糖的引誘力極強。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紙張、書籍、肥皂、電線等。在室外垃圾堆、陰溝和廁所等場所,以糜爛的有機物為食,甚至啃咬死動物。不同種類蟑螂的食性也有差別。德國小蠊愛吃發(fā)酵的食品和飲料,愛喝啤酒;美洲大蠊喜食糜爛的有機物;澳洲大蠊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水對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為重要。蟑螂能耐渴更能忍饑,可以一個月不喝水,更可以三個月不吃東西(指在有水的條件下)。美...
疥螨生活史分為卵、幼蟲、前若蟲、后若蟲和成蟲五個期。疥螨寄生在人體皮膚表皮角質層間,嚙食角質組織,并以其螯肢和足跗節(jié)末端的爪在皮下開鑿一條與體表平行而紆曲的隧道,雌蟲就在此隧道產(chǎn)卵。卵呈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殼薄,大小約80×180μm,產(chǎn)出后經(jīng)3~5天孵化為幼蟲。幼蟲足3對,2對在體前部,1對近體后端。幼蟲仍生活在原隧道中,或另鑿隧道,經(jīng)3~4天蛻皮為前若蟲。若蟲似成蟲,有足4對,前若蟲生殖器尚未顯現(xiàn),約經(jīng)2天后蛻皮成后若蟲。雌性后若蟲產(chǎn)卵孔尚未發(fā)育完全,但陰道孔已形成,可行交配。后若蟲再經(jīng)3~4天蛻皮而為成蟲。完成一代的生活史需時8~17天。疥螨一般是晚間在皮膚表面交配,是在雄性成蟲和雌性...
蚜蟲,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包括蚜總科(又稱蚜蟲總科,學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員。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蚜蟲總共有10個科約4400種,其中多數(shù)屬于蚜科。蚜蟲也是地球上極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 其中大約有250種是對于農(nóng)林業(yè)和園藝業(yè)危害嚴重的害蟲。蚜蟲的大小不一,身長從一到十毫米不等。蚜蟲的天敵有瓢蟲、食蚜蠅、寄生蜂、食蚜癭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蟲病原(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綠僵菌)。蚜蟲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分布十分廣,但主要集中于溫帶地區(qū)。另外,物種的多樣性在熱帶比在溫帶要低得多。蚜蟲可以進行遠程遷移,主要是通過隨風飄蕩的...
蚜蟲多數(shù)種類為寡食性或單食性,少數(shù)為多食性,部分種類是糧、棉、油、麻、茶、糖、菜、煙、果、藥和樹木等經(jīng)濟植物的重要害蟲。由于遷飛擴散尋找寄主植物時要反復轉移嘗食,所以可以傳播許多種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中包括麥長管蚜、麥二岔蚜、棉蚜、桃蚜及蘿卜蚜等重要害蟲。蚜蟲是用刺吸式口器扎進植物內(nèi)吸食食物的。蚜蟲具有一對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成份為甘油三酸脂,腹管通常管狀,長常大于寬,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瘦,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生活史復雜,無翅雌蟲在夏季營孤雌生殖,卵胎生,產(chǎn)幼蚜。植株上的蚜蟲過密時,有的長出兩對大型膜質翅,尋找新宿...
蚊子的一生經(jīng)過卵,幼蟲(孑孓),蛹、成蟲四個時期。蚊喜歡把卵產(chǎn)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澗流水等處;在溫暖的季節(jié)里,卵大約三天就可孵化為孑孓并開始吃水里生長的極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動物等。蚊子的壽命,在自然條件下雄蚊交配后約7~10天死亡,但在實驗室可活到1至2個月。雌蚊一般可活1至2個月,在實驗室曾活到四個月。蚊子屬四害之一;其平均壽命不長,雄性為3~10天,雌性為10~20天。世界上致命的動物排名為首的是蚊子,每年致死人數(shù)超過72.5萬人。蚊子屬于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全球約有3000種。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
蚊子是弱光性的昆蟲,由于蚊子尋找目標吸血的時候是不需要用眼睛看的,而是通過嗅覺和紅外線來感知的,由于白天太陽光的輻射會影響蚊子的判斷,從而使得蚊子無法準確地找到目標飽吃一頓。因此,白天并不是蚊子覓食的好機會,只有在晚上或是在陰雨天沒有陽光的時候,蚊子才能找到進食的目標,晚上出來覓食相比于白天而言,還可以提高覓食效率。而且,大白天出來覓食暴露的太明顯,為了保命,蚊子也不會選擇在大白天的出來覓食。除此之外,由于白天是蚊子交配和繁衍的較佳時機,白天的時候,蚊子一般都會躲在潮濕陰暗的地方交配產(chǎn)卵,等到晚上精力耗盡再出來覓食。滅蟲貴不貴。歡迎咨詢浙江護城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新昌工廠滅蟲推薦無論你走到哪里,...
機械性的病媒:白斑蛾蚋、星斑蛾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廚房、浴室墻壁上,且全身長滿細毛,容易攜帶病菌,有污染食物、傳播疾病的可能性。蛾蚋的活動不高,機械性傳播疾病機率不大,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的生態(tài)習性,有散播大腸桿菌疾病的可能性。害蟲:棲息在白色油漆或磁磚墻壁上的蛾蚋,會影響視覺清爽及室內(nèi)清潔。蛾蚋的飛行能力不強,經(jīng)常停在墻壁上不動,只有在受干擾時才會飛離原地。飛行一小段距離,又停在附近的墻壁上。蠅蛆?。憾牝傅?害蟲"性,重要的是會造成蠅蛆病(myiasis),一般都是星斑蛾蚋所造成的。蛾蚋幼蟲在一般情形下,是一種自由生活(free living)的昆蟲,不需要寄生在宿主體內(nèi),就能完成生活史。幼蟲或卵意外...
蒼蠅種類有家蠅、反吐麗蠅、麻蠅、金蠅、綠蠅等。蒼蠅是一種雙翅目蠅科動物,它的生命史可分為卵、幼蟲、前蛹、蛹、成蟲,五個階段。蒼蠅的壽命雖然只有1個月,但是一只雌性蒼蠅一生可以產(chǎn)下500到1000個。從全球范圍看,蒼蠅的種類共計4200多種,我國可以找到的是500種。蒼蠅屬,體型小型到中型,觸角短,只有3節(jié),末節(jié)末端有節(jié)鞭或末節(jié)背面有一根羽狀剛毛,稱觸角芒。復眼2只,單眼3只??谄鳛樘蛭?。前翅膜質,用來飛翔。后翅退化為平衡棒,隱于前翅基部的翅瓣下。口器屬于舔吸式,上下顎均退化,剩余1對棒狀的下顎須,下唇退化為長的喙,喙端部膨大成1對具環(huán)溝的唇瓣。喙的背面基部著生一劍狀上唇,其下緊貼一扁長的舌,...
蜈蚣為陸生節(jié)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每一節(jié)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jié)肢動物。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xiàn)淡紅色,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黃色,體型更小。上述三種以紅頭蜈蚣較好,體型大,產(chǎn)量高,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生長快。一般在農(nóng)村較為多見,常位于潮濕的墻角、磚塊下、爛樹葉下、破舊潮濕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較為常見。蜈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范圍比較廣,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
蜈蚣有雙面性,既屬于益蟲,因為它會吃掉各種昆蟲,又屬于害蟲,因為它體內(nèi)有毒腺,會分泌出毒液,有時候也會叮咬到人類。它的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多是在潮濕的墻角,磚塊下,破舊超市是的房屋中,尤其夏季比較常見。它屬于肉食性的動物,喜歡捕食各種昆蟲,食譜范圍比較廣。蜈蚣的食性很廣,所食的昆蟲沒有特定的害蟲,有蟋蟀、蝗蟲、金龜子、蟬、蚱蜢以及各種蠅類、蜂類,甚至可食蜘蛛、體型適合的蝎子、蚯蚓、蝸牛以及比其身體大得多的蛙、鼠、雀、蜥蜴及蛇類等。在早春食物缺乏時,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蘚的嫩芽。因此,蜈蚣不能算是益蟲。蜈蚣有毒,是“五毒”之一,人類常被蜈蚣咬傷。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
蟑螂是漸變形態(tài)的昆蟲,整個生活史包括卵、若蟲或成蟲 3 個時期。雌雄成蟲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進行交配。雄蟲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蟲只交配 1 次或 2 次, 1 次交配就可使它終生產(chǎn)出受精卵。卵鞘中含卵數(shù)因種類而不同,即同一種蟑螂卵鞘中的卵數(shù),也可因環(huán)境條件以及產(chǎn)卵次數(shù),而有所差異,少則幾粒,多則達 50 多粒。卵鞘在溫度 25℃ ,相對溫度 60—80% 條件下,卵期約 28—90 天。剛從卵鞘孵出的若蟲都聚集在卵鞘周圍,呈白色,以后顏色逐漸變深,并散開活動,若蟲形狀類似成蟲,只是蟲體小,無翅,性器體未成熟。若蟲發(fā)育緩慢。必須經(jīng)歷多次蛻皮,逐漸長大,觸角和尾須節(jié)數(shù)也隨齡期而增長。若蟲期較長...
知道蚊子的習性 對防蚊很有作用 全世界有2000多種蚊子,我國已發(fā)現(xiàn)300多種。庫蚊、按蚊和伊蚊是三種主要的吸血蚊,也是杭州較常見的蚊子。這三種蚊子一般飛不高,6樓以上蚊子就會明顯減少,高層如有蚊子,多半是“乘”電梯上去的。 庫蚊又稱家蚊,杭州4月捕到的全是庫蚊。它主要在黃昏以后叮咬人畜,容易傳播乙型腦炎。不過庫蚊也是三種蚊子中較笨的,它喜歡在熄燈后出沒,咬人前先在皮膚上挑挑揀揀,所以它停下來時,敏感些的人都有感覺,一巴掌拍死,它就毫無“行兇”的機會。 按蚊翅上有黑灰相間的斑點。停息時,頭部貼近地面,腹部向上抬起,身體與物面成30-45度斜角,而庫蚊、伊蚊停息時身體與物面持平行姿勢,因此很易區(qū)...
在適宜溫度下,雄性家蠅羽化后18~24 小時、雌性家蠅羽化后30 小時即可性成熟而交配。交配時間一般在清晨的5:00~7:00。靈敏的嗅覺和視覺,均是促進雌雄蠅交配的重要因素。一對正在交配的家蠅,可以久駐一處,一同爬行,雙飛翔,有效交配時間長達1 小時。絕大多數(shù)家蠅終生只交配一次。雄蠅的液體可以長久貯存于雌蠅的受精囊中,刺激產(chǎn)卵,并持續(xù)2 ~3周使蠅卵不斷受精,而不必與另一只雄蠅交配。這在其他昆蟲中是罕見的。這正是蒼蠅繁殖力旺盛的重要原因。產(chǎn)卵的高峰期在每天的17:00~19:00。雌蠅的產(chǎn)卵前期(即從羽化到產(chǎn)卵的時間)長短,與環(huán)境溫度密切相關:在15 ℃時平均為9 天,在35℃時只需1.8天...
蟲體小,容易傳播蚜蟲只有芝麻粒大小,以為害極重的棉蚜為例,體長不足2毫米。非常容易擴散,除了有翅蚜遷飛外,螞蟻等也幫助擴散;人為的操作也能將蚜蟲擴散,您買的蔬菜如有蚜蟲不小心也可能傳給室內(nèi)花卉;大風也可能將蚜蟲刮走落到新的寄主上。家庭養(yǎng)花本來沒有蚜蟲,不知從哪里來的是常有的事,往往通過通風進入室內(nèi)的花卉上。蚜蟲從優(yōu)先發(fā)生的中心株向四周成圓形擴散為害,首先形成中心株。繁殖快蚜蟲分有翅蚜和無翅蚜。有黃、橙、綠、紅、紫、褐等多種顏色。蚜蟲可卵生和孤雌胎生。條件適合,蚜蟲生下來5天后不需和雄蚜交配就可孤雌胎生4~5個小蚜蟲。這樣4~5天一代,繁殖速度非???。如果您不注意觀察,在高溫季節(jié)葉片后面可能有一...
蒼蠅適宜的溫度是27℃~30℃。8~12℃時蒼蠅可以活動,但不能交配,也不能站立在食物上,只能落在天花板和墻上,不愛動,在零下5℃時,3~5天死亡。蠅幼蟲要求溫度比成蟲高,其發(fā)育較快的適宜溫度為35℃,零下1~2℃停止活動,零下5~6℃死亡,當溫度過高45~55℃時其增加速度比正常溫度時減少一半。蒼蠅幼蟲要求食料溫度30~35℃為宜。濕度方面,成蟲要求室內(nèi)濕度55%~60%,濕度過大時,蠅腿及身體易濕而妨礙活動。幼蟲生長期需要的濕度65%~70%。蒼蠅喜歡在亮的地方活動,亮度越大其活動量越大。蒼蠅的食性很雜,香、甜、酸、臭均喜歡,它取食時要吐出嗉囊液來溶解食物,其習慣是邊吃、邊吐、邊拉。有人作...
蚊子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 絕大多數(shù)蚊子中,雄蚊以植物汁液為食,雌蚊則外寄生于其他生物表面,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膚以吸取血液。其宿主成千上萬,主要為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有些種類的蚊子還會寄生于節(jié)肢動物。 吸食血液對宿主一般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在吸食過程中,蚊子的唾液會使宿主出現(xiàn)皮疹等癥狀。蚊子是許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蚊子會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將疾病從一個宿主體內(nèi)傳播到另一個宿主體內(nèi)。蚊喜歡把卵產(chǎn)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澗流水等處;在溫暖的季節(jié)里,卵大約三天就可孵化為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