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提到唐琴繞不開“九霄環(huán)佩”一樣,當代琴人在提到伏羲式古琴時,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便是江蘇斫琴名家倪詩韻老師親斫的雙章大伏羲式古琴。倪詩韻,江蘇海門人,當代有名斫琴師,梅庵琴派傳人,師從梅庵琴派傳承人王永昌先生,斫琴亦得其指點和傳授?,F(xiàn)為江蘇省古琴藝術(梅庵琴派)代表性傳承人。倪詩韻老師所斫之琴以形制溫潤古雅、聲韻蒼古綿長為琴界肯定,世稱“倪琴”。2006年,中國樂器協(xié)會民族樂器分會授予倪詩韻“古琴制作名師”稱號;2016年,中華文化促進會授予“中華木作大師(古琴制作)”稱號。雙章大伏羲為倪詩韻老師代表性作品之一,為琴人所熟識,為琴家所收藏。與“九霄環(huán)佩”一樣,雙章大伏羲倪琴,之所以備受琴人喜愛,原因也在于其器型與音質上。古琴的音樂風格含蓄而內斂,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輔相成,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武漢親斫古琴漆色
雷音系列雷伴級桐木膝琴,從選材、取材到校音、合琴再到灰胎、面漆等,全程由倪老師監(jiān)督制造。校音、合琴環(huán)節(jié)更是由倪詩韻老師親自把關、操作,以保證其手感、音質。其木胎,以老桐木為面,配老杉木、梓木為底。其漆灰,以鹿角霜生漆傳統(tǒng)手工藝做胎,髹栗色面漆,并采以黑檀配件。其音色非常圓潤、細膩、松透,古樸而雅澹。雖然和大琴相比因為有效弦長短一些而余音稍短,但依然保持了古琴柔和的味道,避免了弦短所造成的高亢和過分亮麗的通病。便于攜帶、適宜孩童演奏。該系列倪琴琴底面均有機制“雷音琴坊”方章、“雷伴”葫蘆章。臨沂親斫古琴雅集古琴的流派眾多,如浙派、川派、嶺南派等,每個流派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傳承。
為什么倪老師要敲擊面板?他在聽些什么?不敲不行嗎?是聽面板的音高、通透性,還是振動狀態(tài)?這雙手到底經歷了什么?它為什么傷痕累累,卻依舊奮戰(zhàn)前線?倪老師說:"叩擊板材的目的是依據材性對其進行分類,感知不同面板振動的狀態(tài),看其是否合乎要求。"藏品以上的琴需要倪老師的經驗引導與技術支持,普通等級的琴更需要他的把控。不僅在選材上要敲擊面板,在斫制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叩打詢問木性。比如做好外弧面后,在挖槽腹(形成共鳴箱)時,還需聆聽面板是否均勻平衡,音色能否合乎要求,合琴時仍需擊打面、底板聽整體是否和諧,否則就要更換面板、底板或調整其厚度等。
膝琴,又是為幼童所備。少年兒童的身體尚未發(fā)育完成,身高不夠,雙臂較短,手指亦是短小柔嫩。一米二三的常規(guī)琴彈久了,不僅吃力且傷手。膝琴的長短,完美了解決了這個問題,七八歲的孩童彈起來也毫無壓力。倪琴的膝琴系列面世這兩年來,我們跟蹤咨詢了很多使用倪氏膝琴的小朋友及家長,反饋都很好。孩子收到膝琴時,有了自己專屬古琴的感覺,因此更加細心養(yǎng)護、用心彈奏。而家長,也無需擔心孩子練琴過久,手臂疲倦勞累傷身體。同時,一家人出行時,還可以帶上膝琴,游山玩水,在山水之中撫奏琴曲,樂山水之趣,美哉。古琴曲目的演奏往往需要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每位琴師在演奏時都會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對古人來說,彈琴本是一件平常事,在清幽寂靜的夜晚,十三琴徽泛起清音,月下?lián)崆俑幸馊?。如今,同一輪明月升起,星垂平野闊,我們拿起古琴的霎時間,堅持與永恒便相伴而行。倪琴的琴徽沿襲古制,多為蚌徽,選用海蚌磨制的倪琴徽,更顯光彩。當然,因審美需求的不同,無論是琴人還是收藏家都可定制翡翠琴徽、玉徽與金徽,來彰顯自身的品味。如此看來,倪琴也有一輪“明月”照。照在各放異彩的琴徽上,照在“天地人”聲的歲月中,照在月下彈奏的一瞬間。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潔白的月光照拂在琴面,也照拂在琴者的心間。古琴的制造工藝復雜,好的古琴需要精心選材、制作,價格昂貴,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武漢親斫古琴打譜
古琴的音樂風格獨特,既有一種古老的韻味,又有一種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武漢親斫古琴漆色
在琴室里,師徒兩人相向而坐,老師口傳心授,手把手示范。為了學好琴,倪詩韻整日在桌邊、椅背及一切能練之處刻苦操練,前后兩年系統(tǒng)學完了《梅庵琴譜》十四首琴曲,綽、注、吟、猱、抹、挑、勾、剔,動作瀟灑、指法到位,深得老師真?zhèn)?。一代古琴大家深厚的琴學素養(yǎng)、高尚的藝品藝德、精湛的演奏藝術對倪詩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師生之間可謂惺惺相惜。1996年,倪詩韻以王永昌弟子的身份赴上海參加了今虞琴社六十周年社慶。這是當年古琴界的一大盛事,倪詩韻見到了許多仰慕已久的琴家,并結識了一批活躍在江南一帶的制琴高手。而倪詩韻的驚艷亮相也讓這個初出茅廬的琴家一炮打響,成為琴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之后,倪詩韻受邀參加蘇州吳門琴社每月一度的雅集,與琴友切磋技藝,得到江南同仁的贊譽,開啟了倪詩韻古琴生涯的大幕。武漢親斫古琴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