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淘金地

孩子寫作業(yè)也喊手肘痛?青少年“學習肘”預防與矯正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5-08-21

“學習肘”(青少年肱骨外上髁炎/肘部勞損)是近年來青少年常見的運動系統(tǒng)問題,主要因長期不良學習姿勢(如握筆過緊、手臂懸空、桌椅高度不適)導致肘部肌肉、肌腱反復牽拉受損,表現(xiàn)為手肘外側疼痛、酸脹,握筆、旋轉手臂(如翻書)時加重,嚴重時會影響學習效率。

一、關鍵預防措施(重點!防大于治)青少年的肌肉、骨骼仍在發(fā)育,長期不良姿勢易形成“習慣性勞損”,因此早期糾正姿勢、定期放松是關鍵。

1. 調(diào)整學習姿勢

o 坐姿:背部挺直(可貼椅背),肩膀放松,雙腳平放地面(膝蓋呈90°),避免彎腰或歪頭;

o 手臂位置:肘部自然放在桌面(或略低于桌面1-2cm),手腕不懸空(可用腕托墊支撐);

o 握筆方法:用拇指、食指、中指輕輕捏筆(筆尖離手指2-3cm),筆桿與紙面成45°角,避免“攥筆”(如拇指包食指)——可借助握筆器糾正。

2. 優(yōu)化學習設備

o 桌椅高度:桌子高度=孩子坐直后肘部到地面的距離(略低1-2cm);椅子高度=孩子膝蓋到地面的距離(雙腳平放,膝蓋不懸空);

o 輔助工具:使用帶腕托的桌面墊、 ergonomic(人體工學)筆(如三角筆),減少肘部壓力。

3. 定時休息與活動

o 每學習30-40分鐘,起身活動5-10分鐘,做以下放松動作:

§ 手臂擺動:伸直手臂,前后緩慢擺動(幅度到比較大限度),各10次;

§ 手腕旋轉:手腕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10次;

§ 捏握練習:用彈力球(或橡皮泥)捏握(保持5秒,放松),重復15次(增強手部肌肉,減少握筆用力)。

4. 加強肌肉鍛煉

o 日常增加手臂與肩部肌肉力量訓練,如:

§ 跪姿俯臥撐(膝蓋著地,雙手撐桌,身體保持直線,上下移動,10-15次/組);

§ 啞鈴操(用1-2kg輕啞鈴,做“手臂側平舉”“前平舉”,各10次/組);

§ 引體向上(用輔助器械,如彈力帶,增強背部肌肉,減輕肩部壓力)。

二、矯正方法(若已出現(xiàn)疼痛)

1. 休息與制動

o 減少引起疼痛的動作(如長時間握筆、打字、提重物);

o 用彈性護肘(或繃帶)固定肘部,限制肌肉過度牽拉(避免過緊,影響血液循環(huán))。

2. 冷熱交替診療

o 急性疼痛期(48小時內(nèi)):用冰袋(裹毛巾)冷敷肘部外側,每次15-20分鐘,每天3-4次(緩解腫脹、疼痛);

o 慢性期(超過48小時):用熱毛巾(或暖水袋)熱敷,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放松肌肉)。

3. 物理診療

o 按摩:用手掌輕輕按揉肘部外側肌肉(從手腕到肘部),避免用力按壓痛點(每次5-10分鐘);

o 針灸/中頻電療:需專業(yè)醫(yī)生操作,緩解肌肉緊張(適用于慢性勞損)。

4. 藥物輔助

o 若疼痛嚴重,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如布洛芬乳膏、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炎癥與疼痛。

三、何時需要就醫(yī)?若出現(xiàn)以下情況,需及時到骨科或運動醫(yī)學科就診,排除骨折、關節(jié)炎等問題:

· 疼痛持續(xù)2周以上,休息后無緩解;

· 肘部腫脹、僵硬,活動受限(如無法伸直手臂);

· 影響日常學習(如無法握筆、翻書)。總結“學習肘”的**是“姿勢性勞損”,預防的關鍵是從小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習慣,定期放松肌肉。家長需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姿勢,提醒其定時活動,避免“久坐不動”。若已出現(xiàn)疼痛,早期干預(休息+物理診療)大多能緩解,無需過度焦慮,但需避免拖延導致慢性損傷。

讓孩子“坐得對、動得勤”,才能遠離“學習肘”!

廣州中興運動損傷專科醫(yī)院(簡稱中興醫(yī)院)是廣東省二級??漆t(yī)院,中興醫(yī)院在繼承牛氏中醫(yī)正骨療法的基礎上,貫徹“整合醫(yī)療”理念,構建了傳統(tǒng)中醫(yī)正骨、現(xiàn)代骨科診療、運動功能評估與康復有機融合的三大技術體系,能為就診患者提供集預防、評估、診療、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醫(yī)院年均接診量十多萬人次,服務范圍輻射粵港澳乃至全國。

公司信息

聯(lián) 系 人:

手機號:

電話:

郵箱:

地址:

本日新聞 本周新聞 本月新聞
返回頂部